您现在的位置: 首页 > 市场行情市场行情
生猪产业发展形势与2024年下半年生猪市场行情预测
发布时间:2024-06-29作者:来源:本站点击:
-
一、生猪产业发展形势与问题
(一)生猪产能调控取得实质性成效,生猪价格波动渐缓
自2021年实施生猪产能调控措施以来,能繁母猪存栏量变化更为平稳。从生猪价格波动可以看出(图1),以2021年为分界线,2021年实施产能调控前,我国生猪价格波动频繁,2021年实施生猪产能调控手段后,我国生猪价格波动幅度明显缩小,不再出现价格大起大落现象。只是2022年第三季度,国庆假期叠加终端采购需求增多,价格出现小的波峰。近年来,生猪价格一直呈现小幅振荡波动。
总体来看实施能繁母猪为主的生猪产能调控政策以来,我国生猪价格波动幅度减弱,我国生猪产能调控手段对稳定生猪价格发挥了重要作用,有效控制了市场供给变化风险,政策实施效果较好。同时生猪产能调控仍受市场制约,生猪价格波动表现为周期缩短,幅度降低。

图1 生猪价格与能繁母猪存栏量
数据来源:布瑞克农业数据库(二)数字化生产趋势加强,技术人才不足
生猪养殖业已从数量增长阶段进入了质量提升阶段,通过数字化赋能传统养殖,依靠高科技实现降本增效成为产业发展热点,以牧原为代表的猪企纷纷推动自身技术创新。但是智能化发展需要高水平人才支持,并且现有人才缺乏养殖需要专业的技术和管理知识,许多养殖户和小型企业由于缺乏专业的技术支持,难以应对疫病、饲料配方、生产管理等问题,在技术层面无法创新提升,影响了生猪产业的健康发展。
(三)养殖规模化程度提升,生产成本增加
规模化养殖能够提高养殖效率,降低成本,增加产量,提高市场竞争力,同时,规模化养殖还有利于疫情的防控和环保要求的落实。为了占领市场份额,获得规模效益,养殖场致力于扩张养殖规模,2021年生猪养殖规模化率首次达到60%,2022年生猪养殖规模化率已达到65.1%,养殖规模化程度有效提升。生猪养殖总成本仍处于历史高位。随着疫病种类的增多和传播途径的复杂化,疫病防控变得越来越困难,由于生猪疫情的防控需要,防控成本提升。
二、生猪市场行情预测
基于2018年1月至2024年5月布瑞克农业数据库的生猪价格月度数据,使用ARMA模型进行拟合发现,2024年全年生猪价格相对稳定,价格中枢基本稳定在14.9元/公斤上下。2024年下半年受国庆中秋等节日影响,猪肉需求相对提升,供需均小幅上涨,生猪价格有可能出现小幅上涨,价格提升会带动猪场继续压栏增重,所以后续猪价大涨几率不高。2024年整体走势有可能是价格持续磨底,过剩产能持续出清,直到市场供需出现平衡。预计产能进一步去化至供需平衡后,行业才会真正开启新一轮的上升周期。从养殖效益来看,随着生猪去产能效果的逐渐显现,生猪市场供需关系将进一步改善,生猪养殖未来可能实现扭亏为盈。
三、山东省生猪产业发展对策建议
(一)严格执行生猪产能调控政策,稳定生猪价格
产能过剩和成本上涨是影响生猪市场稳定的主要因素,要稳定生猪价格就要进一步调控能繁母猪产能,降低能繁母猪存栏量。自2021年实施生猪产能调控措施以来,我国生猪价格波动幅度明显缩小,生猪产能调控政策实施效果明显。下一步应继续加强生猪产能监测,反映能繁母猪存栏量变化情况,根据情况发出预警,适当调减产能,推动肥猪按时出栏,避免生产者盲目压栏影响猪价,根据季节和节日情况提前调控,加快推进供需回归均衡,维护市场稳定。
(二)增加科技投入,推动产业升级
未来猪肉市场仍受政策调控影响,但也离不开自身产业转型升级和市场竞争,要持续推动生猪产业降本增效,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,实现技术进步和效率提升。当地政府要积极引导农户和养殖场采用现代化技术,如智能养殖系统、数据分析和追溯技术,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。加强对生猪养殖技术的研发,推动产学研一体化,培育新型饲料和疫病防控技术人才,提升产业抗风险能力。支持养殖场规模化、标准化发展,推动生猪产业向现代化、产业化方向转型。鼓励农户参与合作社或农业企业,共享资源、技术和市场,提高经济效益和抗风险能力。
(三)加强疫病防控,推动绿色生产
为降低疫病的突发影响,应坚定不移推进疫病净化,加强生物安全体系建设,共建无疫区,打造高健康猪群,提高养猪生产效率,节约资源,生产高品质猪肉。采取环保措施,优化养殖环境和排污处理,减少养殖业对环境的影响。推广循环经济理念,利用饲养过程中的废弃物资源,实现生产的资源化利用和循环利用。
(山东省牧草产业技术体系 产业经济岗位专家 赵伟教授 山东省生猪产业技术体系 产业经济岗位专家 张园园教授 供稿)
下一篇:返回列表